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吹响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号角——省市社科理论专家热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来源:热点新闻网 编辑:刘倩佳 时间:2020-11-1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起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我国,勾画出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省市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表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高瞻远瞩、目标明确,站在更高起点上制定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六方面主要目标,展望了未来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提出了12项重要举措,吹响了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的号角。 

破题“十四五”,以国内大市场促进大循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这既凸显了扩大内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也为我国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指明了方向。”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张为付表示,“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迫切需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强大的国内市场作为发力点。”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胡雅蓓说,在发展路径选择上,一是在需求端,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促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夯实消费基础;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扩展居民收入来源,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培育新消费模式和消费增长点,促进消费升级。二是在供给端,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秉持以科技创新促发展的理念,以科技创新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引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成科技、经济、社会有机结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催生新需求,实现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循环的引领。三是在连接需求与供给、国内与国外市场的流通环节,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形成充满内在活力的流通主体;建设高质量的新型流通基础设施,形成功能完善的流通载体;加快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打通阻碍循环的各类流通渠道;筑牢规范流通秩序的制度保障,进一步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流通环境。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柳表示,以双循环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深化,两者一脉相承。他认为,“十四五”时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政策推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求体系的升级。要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二是供给体系要不断优化。关键是科技和产业创新为核心,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整体的制度体系要服务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比如,近几年讲金融供给改革最重要的就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说明实体经济是第一位的,金融是从属性质的。我们看到现在做大做强资本市场,构建一个活跃的、具备长期赚钱效应的资本市场固然是基础性的制度安排,但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创新企业是管理层的根本目的。再比如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要通过一体化发展,让长三角这个我国经济科技较有实力的地区承担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

促进经济增长和抢抓第四轮科技革命机遇是重中之重

“党的十九大提出二〇三五远景目标是两步走的第一步,要实现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大幅跃升,没有提综合国力。”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月友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二〇三五远景目标,在十九大“两大力”后加了一个综合国力。因为综合国力包含了经济和科技实力,现在把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并列,凸显出促进经济增长和抢抓第四轮科技革命机遇,是能否实现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重中之重。因此,虽然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都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但五中全会里面多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多了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多了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并将文化软实力进一步细化。在经济实力上,不再提十九大的“人民生活更为宽裕”,而是明确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对“十四五”目标也提出“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更明确、内涵更丰富、思路更清晰 

在发展目标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分别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以及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相比,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更明确、内涵更丰富、思路更清晰。”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王树华说,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这些强国目标,是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党中央结合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和我国发展条件所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符合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公报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有新表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发展思路是一脉相承的,对于做好两个百年目标的有机衔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将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发展和安全成为最亮眼关键词

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桂华说,通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不论是对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的分析,还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以及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安全都是最亮眼的关键词,包含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强烈意蕴。 

“五中全会公报强调发展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发展,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是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李桂华说,但同时发展也是安全的发展。安全作为公报中出现的高频词,主要在发展环境变化、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格局调整上做了充分深入的分析。一方面强调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指出我们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同时在五年规划建议的历史上第一次把“科技自立自强”定位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尤为重要的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系列表述,明确强调了在开好局、起好步,立足五年、着眼百年的新坐标下,安全的发展不仅契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义,也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夯实现代化强国建设基础的战略抉择。”她说。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针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明确提出了“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新要求。“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重要部署。”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张华民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关系,在南京市域社会治理中突出表现为市域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通过进一步规范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合作共治关系,从而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是“十四五”期间推进南京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 

南报融媒体记者 宋广玉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

Copyright © dlhaojob.cn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